协会动态, 行业要闻, 会员风采

长达交通圆满完成“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标线施划任务

7月16日,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日夜奋战,长达交通贵州项目部圆满完成花江峡谷大桥道路标线施划任务,在海拔超千米的峡谷之巅打造出一条安全与美观兼具的"云端平安线",为这座世界级大桥的安全通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人民网报道,作为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这座大桥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堪称“山区第一跨”;桥面至水面高达625米,刷新“世界第一高”纪录,因此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大桥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桥面海拔高,多雾多雨,且昼夜温差大,对道路标线的耐久性、逆反射系数提出了更高要求,白色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350mcd·m⁻²·lx⁻¹,标线厚度1.5mm。为确保标线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本项目采用双组分高亮标线材料以及刮涂工艺组合方案。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了高空作业、气候变化等多重困难,制定了细致的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精细化:提前对桥面进行清洁、干燥处理,安排技术人员对基面平整度、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条件符合标准。2.施工过程标准化:精选标线材料、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标线机,控制标线厚度与速度,对所施划标线的厚度、逆反射亮度系数进行现场检测。  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克服高温、降雨等不利因素,每天提前规划施工进度,做好施工日志,当晚复盘施工记录,最终顺利完成施划任务,为大桥后续开展静力荷载试验、推进交工验收等重点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这条"云端平安线"的完美呈现,标志着长达交通在特殊环境道路安全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新高度。公司将继续以高标准、高质量服务交通建设事业,为更多重点工程提供专业的道路安全设施解决方案,将更多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及区域交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

阅读更多

行业要闻

公路局更名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公路服务中心,公路养护中心等名称有何不同?

近年来,全国多地公路局相继更名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公路服务中心、公路养护中心等名称,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职能定位、服务范围、技术侧重及政策导向等方面,这一变革并非简单的称谓调整,而是伴随着职能重构、技术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的系统性改革。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更名背景: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驱动 此次更名是落实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的具体举措。以福建省为例,根据省委编办文件,福建省公路管理局更名为“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明确其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属性,机构规格维持正处级,经费渠道为财政核拨。这一改革旨在剥离行政执法职能,聚焦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等专业技术领域,强化公共服务属性。 二、职能转型: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蜕变 1.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核心职能:承担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参与编制全省公路网络规划,负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审批等技术性工作,同时推进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服务升级:强化应急抢险能力,如2024年京津冀洪涝灾害中,公路部门承担73%的抢通任务;探索智慧公路技术,如甘肃省试点北斗定位+AI病害识别系统,巡检效率提升40%。 技术升级:推动智慧公路建设,如应用北斗定位、AI病害识别等技术提升巡检效率。 路域经济开发:广西在公路服务区增设物流集散点,年增收超500万元/县;山东试点“公路+光伏”,路段年收益达12万元/公里。 政策依据:依据《公路法》及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剥离行政职能,强化技术服务属性。 2.交通事业发展中心 核心职能:覆盖综合交通领域,涉及道路、水路、公共交通(如公交、出租车)及轨道交通的规划与管理。例如,郑州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公交线网优化、出租车信用体系建设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 综合交通管理:覆盖道路运输、公共交通、水路运输等多领域。例如,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拟订普通公路水路建设养护技术标准,承担行业安全应急事务性工作,并参与内河港口航道管理。 服务范围:强调多模式交通协调,如跨区域交通衔接、公交专用道设置等。 政策导向:响应“综合交通一体化”改革,整合跨区域交通资源。 3.公路服务中心 核心职能:侧重公路服务与运营优化,如收费公路服务提升、便民服务台设置及路况信息发布。例如,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公路日常养护、危桥改造及应急抢险,同时通过LED屏宣传限速调整、提供修车工具等便民服务。 专业化养护:聚焦普通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如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公路日常养护、危桥改造及应急抢险,同时协助编制行业规划。 技术指导:固镇县农村公路管理服务中心督导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服务创新:以提升公众出行体验为导向,如规范收费人员礼仪、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民生导向:贴近公众需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4.公路养护中心 核心职能:专注公路养护执行与技术升级,如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提升路面耐久性。例如,岳阳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负责公路养护计划编制、路网监测及应急抢险,同时推广超薄罩面、高频共振碎石化等技术。 执行与支撑:承担公路养护的具体技术工作。岳阳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负责国省道养护计划编制、路网监测及涉路行政审批技术审核,同时协调应急抢险救援。 技术标准:依据《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规范养护市场准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执行效率:强化应急抢险能力,如自然灾害后快速恢复道路通行。 三、服务范围与层级差异 1.省级机构(如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职责:承担全省公路网络规划、重大项目审批及技术标准制定。 案例:推动智慧公路试点,如北斗定位+AI巡检系统,效率提升40%。 2.市级机构(如郑州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 职责: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出租车管理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 案例:协调跨区域交通衔接,如公交专用道设置。 3.县级机构(如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 职责:执行具体养护任务,如修复路面病害、协调红绿灯路口改造。 案例:筹措资金解决局部路段安全隐患,如205国道岩前段路面修复。 四、改革成效:公共服务效能与行业生态的双重提升 技术赋能:无人机、机器人巡检减少人工依赖,数字平台整合路况数据实现跨区域协调。智能装备应用:兰州公路中心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巡检体系,无人机巡查山区公路,机器人检测隧道,减少40%传统岗位需求。数字平台管理:山东济宁整合路况数据,实时分析拥堵点位,跨区域协调效率显著提升。 财政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行养护专项债等模式,县级部门财政依赖度降低。湖北十堰县级实验室通过CMA资质认证,年创收80万元。 人才结构优化:深圳模式推动事业编制压缩30%-40%,技术骨干向“数字公路研究院”集中,形成“小机关+大平台”架构。 绿色养护技术:推广超薄罩面、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料等环保材料,降低能耗与排放。高频共振碎石化技术实现旧路面材料100%再利用。 服务模式创新便民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台,提供热水、地图等增值服务。 信息透明:通过微信公众号、LED屏实时发布路况信息,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五、政策与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公路法》及国务院机构改革要求,剥离行政职能,强化公益服务属性。改革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不再承担执法职责,专注技术服务。 养护资质管理:依据《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规范养护市场准入,区分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不同序列资质,实施分级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推动养护市场化。 六、典型案例分析 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过“三提三效”行动,快速修复205国道病害路段,提升通行能力。推动“黑改白”工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体现综合交通管理职能。改革后,整合水路运输与港口管理,保障多模式交通衔接。 七、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替代风险:智能巡检机器人普及可能导致传统岗位减少,需通过“公路医生”制度、路域经济开发等途径,为工勤人员提供转岗空间。 财政可持续性:2026年燃油税改革过渡期结束后,需探索“养护专项债+通行费分成”模式。 法律适配性:推动《公路法》修订,明确技术监管、数据资产运营等新职能的法律依据。 结语:从“成本中心”到“价值枢纽”的蜕变 各机构名称差异反映职能转型方向: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全链条技术管理,强调规划与智慧化。 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综合交通协调,覆盖多模式运输。 公路服务中心:服务优化与公众出行体验提升。 公路养护中心:专注养护技术升级与执行效率。 此次,公路系统机构的更名与职能转型,本质是公共服务价值的“再发现”与“再创造”。未来,这一体系或将呈现“省级智库化、地市平台化、县级网格化”的新格局,在交通强国建设中释放更大价值。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另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公众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