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松下幸之助关于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存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正确认识沟通,自利于经理人提高沟通能力,促进沟通效率。

一、沟通不是简单地发布信息

在管理实践中,不少经理人有这样的困惑,开了动员会,发了书面通知,进行了面谈,甚至还用邮件进行了确认,但是效果等于零。这是经理人沟通的一个误区,发布信息是沟通的组成部分,但沟通小仅仅是发布信息。信息是数据、事实和商业情报,而沟通是经理人将信息、理念或感觉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组人。沟通由三个部分组成:发送者、用于传达信息的符号(通常是词语)、接收者。沟通有听觉方式(讲话及语调)、非口头方式(身体语言、手语、超语言、触摸、眼睛接触),以及书面方式。

很多经理人误认为表达的信息会原汁原味地传达给沟通对象,就像一个人把砖头递给另一个人一样,砖头不会因此而少一丁点。但实际的情况是,沟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观问题,让信息传递大打折扣。生理的、环境的,以及心理的干扰会阻碍并扭曲信息。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与听者所听到的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

二、信息有可能被误解

虽然每个词语在字典中都有固定的意义,但是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却不是这样。词语的意义是人赋予的,每个人由于其知识、自身经历,理解能力的不同,对词语的理解千差万别。经理人经常误认为自己的表达明白无误,员工能把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事实却并非如此。

员工根据各自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对经理人的语言进行错误的解读是常有的事情,某位经理让某位员工不必参加会议,员工认为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另一位经理在周五下午说自己真是开心,因为周末快到了,这致使她的下属认为,她公司或对他们缺乏承诺。有些经理人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竭使其传达出去的技术信息精准无误,但是,精确的技术语言却常常加大了误解的风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业内人士知道他们所使用的词语的通常意义,外人都不知道。正所渭“隔行如隔山”。

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服

经理人由于掌握的信息比员工全面、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有一定的职权和地位,并且追求快速的解决问题,在沟通中不自觉的喜欢说服员工。而小少员工畏惧上级的权势,对上级唯唯诺诺更是强化了经理人的这一习惯。当经理人以自己知道的各种沦据、理由和观念来说服对方时,沟通的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角度上,对事物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员工的想法和做法必有其理由,只有先接受对方的观点,才有机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才可能理斛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才有可能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根本上解决问题。急于说兑服对方的做法只能是使员工口服心不服,加大双方之间的障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产生对经理人的厌恶。

四、沟通不能单靠技巧

很多经理人认识到沟通很重要,过于迷信于沟通技巧,不断参加各类沟通技巧的培训,结果几次培训下来发现自己的沟通效果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面对管理问题时无所适从,用他们的话来说是:“技术学多了,不知道该用什么技巧来摆平员工了。”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态度,经理人必须创造确利于交流的态度和动机,把心敞开,也就是常说的沟通从心开始,而不是像有些培训所宣传的那样,让经理人去回避问题,诱导沟通对象,甚至利用对方的弱点和漏洞来说服对方。

经理人要赢得高管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埋,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经理人如果以强硬的、蛮横的态度去跟员上沟通,结果必然是遭到员工的反感或者其他力式的对抗;如果用平和的心态,采用协商的方式去沟通,对方也会以礼相待,很快找到共识点。因此,沟通态度第一,技巧第二。

五、要注重非语言信息

沟通是可控的吗?不少经理人认为,有了开放的心态和高超的技巧,沟通是可控的。为了增强沟通效果,很多经理人在沟通前做足了准备功夫,精心选择沟通时间和地点、预先准备好沟通的结构,甚至还进行了预演,可是沟通效果就是不理想。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沟通的效果更人程度上取决于非语言的信号。非语信号所表达的信息往往不是很确定的,但却经常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更趋向于发自内心,并难以掩饰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绝定性作用,非语言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

对经理人来说,你说的做的每件事——你的面部表情、步态、办公室装修风格、领带、口头禅  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甚至沉默也会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你无法不沟通。是接收者在“沟通”,你的信息是自己长了脚的!

六、工作沟通需要情感交流

大型跨国公司偏好的用事实、数字和信息结合的沟通方式日益流行,例如,市场分析会议上不是分析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要,而是分析预期受益、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率的数字,年度计划中如果没有详细到诸如成本降低幅度这样的指标,就会觉得不够实际。沟通对可见的和可衡量的指标的过分侧重,以至于到了没有幻灯片就无法沟通的地步。这种做法忽略了沟通最基本的功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其次才是解决实际问题。

对员上来说,上级与他的情感沟通是关心他、信任他的表现,也是他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获得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沟通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加深了他们的友谊,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从沟通的效果来说,人们对别人或其他生命的感受总是要多于对抽象事物的感受,我们随便翻开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可以看到许多报道都是从某个个人故事开始的,然后才是数字和信息的罗列,一家全球性人力资源公司的经理说,唤起人们情感和视觉形象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们。

七、要重视沟通中的心理效应

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凶就是受到了沟通者心理效应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沟通过程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心理效应不可避免地在沟通过程中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以下是常见的沟通心理效应: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个概念来表示社会认知的偏向性和凝固性。刻板印象实际上是用陈规陋习去套用人像、群像和肚会像,或以偏概全,或道听途说,或先人为主等等。

选择性知觉障碍。“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个人遇到新的事物或得知新的信息时,可能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产生不和谐,而引起心理上的压迫感,为了避免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人们会选择那些可以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所谓的事实就被歪曲了。在管理沟通过程中,管理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接收信息,无意中丢弃了很有用的信息,在理解信息时,也往往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期望。    j

假定相似性偏见。人们在推测别人的动机和意图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内心想法为依据。经理人在沟通过程中,往往以为对方“应该”知道自己的意图、感受、心思、意愿,结果就忽视了沟通目的的阐明以及沟通背景信息的交流,使沟通缺乏有效性的基础。

自我消极心理投射。过多地对动机的怀疑、猜测,把自己的敌意投射到对方身上,这样就导致各自为捍卫自尊而发生争执,无法冷静面对。特别是和合作不愉快的部门或问题员工沟通时,这种效应会十分明显。